本报记者杨佳薇 实习生王伟
■新闻提示
4月25日,由石家庄市人事局主办、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承办的“石家庄2009年春季大中专毕业生人才交流大会”在该学院北校区如期举行
。据不完全统计,共有520家企事业单位报名参会,提供岗位近1.3万个,3万余名毕业生进场求职,正式签约1500人。
■现场:人才大集有点“疲”
周六,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的体育场内,500多家招聘单位的招聘桌前围满了求职者,招聘专业有经济类、土建类、计算机类、机械类、化
工类、管理类等种类,招聘岗位人数达到12726个。
与以往不同,受金融危机的影响,此次人才大集显得有点“疲”,很多毕业生都是匆匆在现场转了一圈就离去了。大四学生小刘告诉记者,在
金融危机的影响下,很多单位的招聘计划都在“缩水”,虽然每场人才大集似乎用人单位并没有减少,但其实单位的重复率比任何一年都高,所以
有点“疲”了。一些用人单位也显得有些“意兴阑珊”,“这一两个月都在参加人才大集,不过,其实今年的招人计划并不多,我们也是想精益求
精,所以不是特别符合要求的学生的简历,我们一般不收。”
■热点:“销售”岗位“供求两旺”
虽然人才大集似乎有点“疲”,但一直以来都占据需求榜首的营销类专业却依然红火。记者发现,在招聘现场,八成企业都在招聘营销或类似
销售的人才,真正是“供求两旺”。
“大专以上学历,性格开朗,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……”在君乐宝公司的展位前,记者看到,虽然没有具体写明招聘职位,但从招聘要求
一看就能看出是需求营销类人才,“对公司来说,这个阶段较需要的就是营销人才。”招聘人员表示,金融危机面前,本来就急缺的销售人才更加
是各个企业“抢”的热点。
除知名企业外,咖啡店、婚庆公司、宾馆、房地产公司提供的诸如店长、收银员和售楼小姐的职位同样吸引了不少大学毕业生。
■发现:“一技之长”成供求共识
“如果你英语口语好,一上班就能拿6000元一个月。”北京博雅呼叫中心的招聘人员向前来求职的英语专业学生介绍。
目前,“一技之长”似乎已经成为供求双方的共识。“如果我在大学期间多了解一下这个行业的求职需求就好了,自己掌握一技之长,即使没
有经验,也会顺利很多。”应届毕业生陆华乔说,他已参加过不少招聘会,可是,受经济危机影响,物流行业的招聘岗位少了很多,而且很多都要
一定的工作经验或特长,自己却都没有。与此同时,现场大部分招聘企业都表示,求职的大学生如果在某一方面特别突出,就很容易脱颖而出。
■矛盾:“有效岗位”,是缺失还是无人对接?
“进场单位挺多,岗位也不少,但‘有效岗位’太少了。”邢台医专的应届毕业生张蓓感叹。她想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,但转了半天也没找到
一个合适单位。“我还是希望去专业对口的公立医院。”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,但是还是有不少大学生们感叹有效岗位太少或者薪酬太低,而另一
方面用人单位却感叹,有效岗位似乎无人对接。在此次招聘会上,森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计划能够吸引3-5名应届毕业生,然而一上午也没有收到
一份简历。“我们之前已经参加过多次招聘会,也都没有吸引到多少应届毕业生。”该公司媒介部经理柴园介绍,该公司正处于创业阶段,客户主
要面向石家庄各个高校的学生,所以他们比较倾向于招聘应届毕业生,“我们对专业和经验的要求都不高,可是似乎大学生们对这样的岗位不愿意
对接。”
■观点:多次就业将成为必然趋势
华帆电子有限公司此次共提供销售、售后服务等10余个工作岗位,“我们主要看中大学生有拼劲,脑子比较活,容易接受新鲜事物。”公司负
责招聘人员的柳路国说,他们也曾碰到过吃不了苦、在待遇方面狮子大张口的毕业生,而他们期待的是那种能认真从较基本的业务做起的毕业生。
“当今大学生虽然心态在渐渐改变,但是仍然存在眼高手低,怕苦怕累的现象,光盯着眼前利益,不进行长远打算。”市人事局相关负责人介绍
说,放低心态是如今大学生就业的途径,经济危机下企业不仅不需要人而且在裁员毕竟是现实,一般情况下,工资高、待遇好的工作对毕业生
来说已经太难了,大学生就业应该本着提高心理素质、能力的心情去实现自我锻炼,等待再次就业,“多次就业必然成为将来的就业趋势。”